概要: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,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、增强信心、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中央同时强调,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大力调整经济结构、转变发展方式,为长远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。 我国一季度和4月的国民经济运行指标统计结果已陆续公布。应当说,统计结果大致符合原来的预计,扩张性宏观政策的效力正在显现。 从采购经理指数、经济景气指数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汽车销售量、住房成交量、铁路运量、港口吞吐量以及投资(包括新开工项目)、消费的数据看,都是向好的,有利于恢复和增强信心;用电量、工业增加值在1—3月明显上升后4月小幅回调,这尚待观察是否为窄幅波动现象,还不足以动摇总体回升态势;外贸出口形势仍然严峻,但月环比的降幅已明显收窄;信贷增量非常大,同时物价已处于低位,表明通胀压力消解,而通缩亦有望得到积极防范。在物价继续负增长、未形成企稳局面之前,我们还不必担心通胀方面的问题。 总的来看,我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滑入低迷阶段的宏观经济运行,正在接近底部或正在完成触底,如不出现极大的意外,当扩张性政策对冲净尽经济自身的下滑惯性后,国民经济有望在今年由“前低”转入“后高”,即实现触底后的回升。同时,也应看到,在一季度6.1%的GDP增长速度基础上,要达到年度8%左右的GDP增长目标,有关方面的工作任务将是很艰巨的。 前瞻与应对 结合世界经济的最新动态看,高
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、前瞻与应对分析材料(1),http://www.dalupang.com
当前,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,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大。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,我们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,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;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不确定性、不稳定性,保持清醒头脑,做好应对更大困难的长期准备。今年的时间即将过半,保增长、调结构、抓改革也到了关键阶段。如何研判经济形势以及其中潜藏的挑战和机遇?如何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,实现今年的改革发展目标?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,遏止经济过快下滑,中央及时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,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迅速出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,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、增强信心、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中央同时强调,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大力调整经济结构、转变发展方式,为长远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。
我国一季度和4月的国民经济运行指标统计结果已陆续公布。应当说,统计结果大致符合原来的预计,扩张性宏观政策的效力正在显现。
从采购经理指数、经济景气指数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汽车销售量、住房成交量、铁路运量、港口吞吐量以及投资(包括新开工项目)、消费的数据看,都是向好的,有利于恢复和增强信心;用电量、工业增加值在1—3月明显上升后4月小幅回调,这尚待观察是否为窄幅波动现象,还不足以动摇总体回升态势;外贸出口形势仍然严峻,但月环比的降幅已明显收窄;信贷增量非常大,同时物价已处于低位,表明通胀压力消解,而通缩亦有望得到积极防范。在物价继续负增长、未形成企稳局面之前,我们还不必担心通胀方面的问题。
总的来看,我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滑入低迷阶段的宏观经济运行,正在接近底部或正在完成触底,如不出现极大的意外,当扩张性政策对冲净尽经济自身的下滑惯性后,国民经济有望在今年由“前低”转入“后高”,即实现触底后的回升。同时,也应看到,在一季度6.1%的GDP增长速度基础上,要达到年度8%左右的GDP增长目标,有关方面的工作任务将是很艰巨的。
前瞻与应对
结合世界经济的最新动态看,高外贸依存度情况下无法独善其身的中国经济,在下一阶段仍然具有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。但随着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态势出现企稳迹象,这种不确定性已不像先前那么大了。我国宏观调控政策“相机抉择”的原定框架不应改变。今年二季度后两个月的主要指标演变情况十分关键,需要对其密切跟踪观察,作“好”与“坏”两个方向上的准备。
(作者:www.dalupang.com 编辑:rapoo)